而在AR购物中,设备会先扫描用户的面部作为基准环境,然后直接在脸上叠加上妆效果,结果一目了然,十分简便;此外,效果比对就是更换叠加效果,不会在产品间切换,造成额外操作。极大的优化了流程的,对脑补依赖大大降低。 3)营销引导 这一场景其实应该算浏览商品的延伸,平台或商家通过预定好的营销活动,吸引用户主动或被动参与。用户获得优惠特权提升下单效率,平台和商家提升流量和知名度,提升转化效率,也提高了商品在用户心中建立心智模型的速度。 现有的各大电商平台与品牌商合作,通过AR扫描进入营销场景,而营销场景则通常以游戏化形式表现,希望借助游戏来提升用户参与度,提升订单转化率。 4)定制化 定制化应该算测试商品的一种延伸。通过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如添加个性化标签,提供定制产品,按需提供商品组合等,提高用户粘性,带动流量和转化率提升;缺点是制作成本高、一般不具有规模性,受众相对较小。 目前很少有平台或品牌提供纯定制化,大部分提供的都是方便组合的半定制化,但即使是半定制化的实施,也有较大难度。 一是因为千人千面成本很高,且会造成产出和要求偏差较大; 二是需要建立庞大的数字资源库; 三是现有展示技术还不能提供足够的用户体验。 但AR技术本身是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增强,在定制化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有可能实现半定制化。在此场景下,用户在浏览和测试商品时,通过提供的组件重新组合,完成半定制。虽然受限于当前供应链数据和业务的匮乏,暂时无法完全实现,但不排除以后的市场向好。 以上四个场景是对下单前AR应用场景的简述,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场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欢迎各位一起讨论交流。 4. 用户画像 虽然AR类产品的用户群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考虑到移动AR购物所涉及到的商品类型,这一比例结果并不适用。 整体的年龄层依然以26-35岁的年轻人居多,这个年龄段对新科技、新事物的好奇心明显处于高位,部分人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资产,和父辈相比,对生活的品质也有更高的追求,相当一部分已经划入新中产。 消费者行为按照消费态度可以分为六类: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想象型和不定型,这部分人中主要分布在冲动型和经济型,但对于AR购物,不定型(尝鲜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三、功能模块梳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移动AR购物产品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将梳理具体的需求与功能模块。 1. 需求分析
部分主要的用户故事 作为用户: 1)直观浏览商品 作为用户,能通过直观的视觉反馈,以便于了解到商品当前状态。相较于图片和视频,商品通过AR技术进行展示时,必须让用户一眼看明白,包括大小尺寸、位置角度、颜色款式、光照一致,甚至遮挡效果等。其中的底层技术就是3D对准,保证信息增强时几何、时间、光照尽量一致。让虚拟对象较好的融入环境,减少延迟和视觉错误。 2)直接测试商品 作为用户,能直接与虚拟对象交互,并获得反馈,以便于快速形成购买决策。包括属性调整与效果对比:通过直接或间接(各种控件)的交互来修改商品形状、位置、款式等等属性,了解不同属性下的商品是否适合环境,这种交互要尽可能直观,尽可能简单易学;通过切换效果来判断孰优孰劣,购物本身是挑选的过程,所谓“货比三家”,这一需求在测试过程必不可少。 作为用户,希望能有部分定制化,包括组件定制或商品组合等,以便于获得个性化商品,或是简化选购流程。 用户对于商品定制的需求逐渐增加,可以考虑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提供半定制化服务。 3 )社交需求 作为用户,希望能将效果分享给他人,获得反馈,以便于获得满足感、形成购买决策或引发新的购买行为。 用户需要与朋友或家人分享效果,获取建议和评价,有时还希望一起购买同一件商品,分享效果可以帮助形成新购买行为。 作为商家: 1)获取数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