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已经开始对他的近些年来的变化各执一词。事实上,即使在知乎的内部,围绕它的发展战略也曾摇摆不定过。在“你怎么看知乎变了”的问题下,几百个反对意见印证了这一点。而这些帖子就架设在周源的知乎推送上。 人们的疑问是,知乎会否被不断加码的资本胁迫?投资人会对知乎始终保持耐心吗?知乎由高向低的扩张趋势,是否正在遭到精英阶层的遗弃?或者说,是否知乎已经主动放弃了这一阶层?目前,知乎正在全面下沉二三线城市,这些地区所产生的消费需求,能够满足周源蛰伏已经的月流水 20 亿的野心吗? 在网上,许多网友都在激烈的讨论着这次知乎的商业化扩张。他们得出结论说,知乎已经不在是高知用户曾经想要的那种网站。 一名曾经入驻知乎四年,网名叫may的财经记者说:“知乎的高管们好像总以为自己的内容优势永存,于是可以奔赴下一个目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听闻了人们将知乎比喻成高配版微博,“难道不是高配版的天涯论坛吗?比如如何在一年内赚到15w 20w 50w 100w这类夺人眼球的话题。”当谈到周源将投资知乎的投资圈大佬引入网站,她说,“他们有时间写答案吗?除了给知乎站台,对用户来说,没任何价值可言。”——她指的是今日资本的徐新。 2017 年,徐新与网友的意见碰撞在知乎爆发。 徐新在分析知乎的商业价值时说,“互联网是个固定成本很高,可变成本很低的行业,所以互联网公司是没有中间状态的,要么做大,要么出局。”但一位叫striker的用户马上在其贴下针锋相对“规模越大,用户平均水平就越来越低。”而这条留言下,点赞数量最多的另外一个回复则是“不过无所谓,你们投资人只关心规模。” 但这样的表达,在网上只掀起了一丝涟漪。事实上,来自用户的反对,在知乎内部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在周源的知乎主页上,他每天都在发表着无数的想法与文字,包括每天碰到的有趣的人,分享有见地的见解、图书、电影,甚至是一些生活琐事,却很少旗帜鲜明的表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观点。人们并不知道,周源对自己的状态是否保持清醒,就像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好运,是否还会“掐醒”自己。 对于知乎已经建立起内容的护城河的说法,一位名叫sky的用户,对此深表怀疑。“如果让我去使用一个不在精英化的知乎,我干嘛不去用百度百科呢?”“最近知乎做的都是跑马圈地的事。”他琢磨着周源最近在公开场合最近的发言,“可是它除了在供给侧和需求端的增量目标上超常发挥之外,还有什么呢?” 而另外一名知乎网友则说,“知乎的真正危机在于优质用户的流失,即使周源不想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也不能假装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存在过。” 一场被当成理想主义者的误会2008 年,周源来过硅谷一次。那一次他是以记者的身份,跨过大洋见偶像,“乔布斯发布 Macbook Air 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还挺靠前的。”众所周知,周源爱乔布斯,在做记者之前,他是一名程序员。是的,这样随性的改行,在他的人生中发生了两次。 在一次 2014 年的媒体采访中,周源透露过自己改行的原因。“我相信,改变一定意义上就是由程序员完成的,而我作为程序员,那么长时间却一事无成,所以……”对面的那位记者点点头,表示彼此心领神会。 这位名叫林楚方的采访记者,现在是壹读传媒的创始人,当时,周源的坦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源是一名非常诚实的人”,他在自己采访笔记中写道。"这是一个不擅言谈的人, 2014 年,知乎公司有 60 个人,其中有 40 个人是工程师。但周源竟说,他的优势是懂产品和懂媒体,但确实不知道怎么赚钱。 做采访那年,周源 34 岁,外型俊朗。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娜是周源在杂志社的前同事,在她眼里,周源有着一双专注的大眼睛。“他是能很happy地一起头脑风暴的人,他总会用大眼睛看着你倾听并作思考状。”在她的回忆里,周源一般手里都会转着一支水笔,说话而很容易脸红。“貌似不说话时也脸红,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红苹果脸?” 一位叫李黎的资深知乎用户则谈到,周源帅气而略有些羞涩的个人风格,总会让女性产生好感。“年轻优质帅哥一枚,说话的时候会害羞,和美女说话在一起时,他更会脸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