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包凡和他的华兴资本从幕后走到前台。 2018 年 9 月 27 日的香港,风和日丽。华兴资本正式登陆港交所,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西装革履,展现出招牌式的笑容,他携众高管亮相。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成为资本创始人李世默、工银国际董事长丛林、雪湖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自铭等均现身上市仪式现场。 华兴资本成立已经有 13 年,从早年的投资银行变成了一个专注新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所从事的业务涵盖了私募融资、并购、证券承销与发行、证券研究与交易、投资管理等。在全球有 4 个分支机构——上海、香港、纽约、北京。 上周,包凡携众高管开启全球路演,两天香港,三天美国,五天时间,见了 140 家投资机构。投资人反复问包凡,“为什么要上市?”华兴资本的答案简单直接,“我们在决定融资的时候,上市就注定了,因为我们要求一个大发展。”华兴资本战略发展部主管项威告诉腾讯《深网》。 而从华兴的历史来看,这两次融资跟华兴资本两条业务线的推出有关,一个是华兴的港股美股的证劵业务,一个是华兴资本的A股券商业务。而这些业务线的拓展,使得华兴逐渐壮大。 综观华兴资本十多年的发展,奠定华兴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地位的是 2012 年京东的 15 亿美元的融资;使得华兴在中国投行圈一枝独秀的是 2014 年的本土企业赴港和赴美的IPO;而 2015 年的几起本土大并购,使得华兴资本在本土投行圈,一时风头无二。 当下的华兴资本,已经从早年的精品投行蜕变成服务新经济的一站式投行。包凡一直在赌一种可能性,“中国经济未来会成为国际上体量最大的经济体,相对应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一定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金融机构或者世界级的投行。” 采访中,包凡谦虚谨慎,他不是特别笃定未来的这个世界级的投行的机会一定就属于华兴资本,但从华兴资本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包凡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跟随本土新经济企业成长 2000 年 3 月,包凡加入亚信任首席战略官,负责亚信的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亚信是一家可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公司鼻祖”的公司,由田溯宁和丁健于 1993 年在美国创立。亚信是中国互联网从蛮荒时代进入黄金时代的推手,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亚信先后承建了中国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 在亚信的时候,包凡接触了很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者,这些创业公司成长的速度都特别快,增长率都是百分之几百,这一现象在传统领域是看不到的。但是没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帮助。创业公司这种现实的需要使得包凡诞生了创业的想法, 2004 年包凡离开亚信, 2005 年创立华兴资本。 “我创业的时候我说我做中国人自己的投行,很多人说我疯了,说民企不可能做投行。当时我一没钱,二没关系。”包凡曾在一场针对创业者的演讲者说道。要知道华兴资本当时做的这个事情有多难,只需要看看其所处的跑道上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了,中金公司,中信公司,大摩,高盛…… 创业初期,在建国门外 21 号的国际俱乐部借了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包凡,另外一个是清华毕业的一个女生,她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师,二是秘书。工作环境很艰苦,包凡每次都在俱乐部的大堂里见客户。 华兴资本初创期,包凡对其定义是新型投行,他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收购、兼并,或是卖掉公司的计划,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定制全面的解决方案。华兴资本只关注三个细分领域,TMT(科技、媒体和通讯)领域,医疗保健和消费品领域。TMT领域踩上了新经济的点。 近年来,一些人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称为“新经济”。在中国,代表新经济的企业成长更多依靠国外风险资本的“输血”,盈利模式则建立在庞大的用户群上。 包凡告诉腾讯《深网》,华兴资本创立的第一年,只做了两个单子。华兴的第一客户是中星微,是亚信的丁健帮包凡介绍的,这个单子合作的基础就是包凡,中星微看中了包凡过往银行家的履历,而为了接下这个案子,包凡为中星微兼职做了一年的CFO。 1993 年,包凡毕业前夕,摩根斯坦利去校园招聘,当时的包凡根本都不知道摩根斯坦利是干嘛的。同时来招聘还有麦肯锡,选择去麦肯锡的同学很多。但包凡选择了摩根斯坦利,他喜欢高压力,节奏快,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这让他觉得很刺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