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卓越还是做出“1%×1%”产品的幸运儿。事实上,大多数曾经做出爆款的厂商都难以实现连续成功,连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也直接反应在收入上面:今年 8 月末葡萄君曾盘点过今年 54 家上市游戏公司的半年报,发现其中有 18 家的净利润不到 1 亿, 22 家的净利润都在下跌,且近一半跌幅超过50%。 在利润和利润率快速下降,难以实现连续成功之时,一些公司还在苦苦支撑,希望用更高的成本再砸出下一个爆款;而另一些公司则开始尝试差异化的,利润率更高的品类。 像某SLG知名厂商就在尝试女性向的产品;一家以页游起家的研发则在关注休闲竞技。但这些举措大多与公司基因不符,很难获得短期回报。一家靠MMO支撑营收的公司内部人士就向葡萄君吐槽:“老板说二次元是我们下一阶段最大的重点,可公司上下所有中层和高层没有一个人是二次元。” 还有公司把低成本,快速迭代和成功率当成了立项的重中之重,希望以此降低对单个项目的投入,保证更高的利润率。 例如许多华南研发厂商都在低调布局H5。君海游戏CEO陈金海称,现在H5 单价低,分成高,能实打实赚到钱养活团队:“同样是 2000 万月流水,可能原生手游团队要投入 1000 万~ 2000 万,H5 团队只要投入 100 万~ 200 万就够了。” 小游戏则是另一根救命稻草。一家曾做出SLG爆款的公司近期新立的项目都是快速迭代,可控制成本的小游戏,原生手游寥寥无几。有内部人员称,他的项目组在 3 个月内已经尝试过 7 个项目:“老板说了,我们所有的小游戏从立项到上线不能超过 21 天。” 也有公司的选择比较无奈。例如某家细分领域头部厂商近 2 年的手游新品都不算成功,已经因为版号问题把签下的产品全部退掉,开始转型电商等与游戏无关的业务。市场负责人告诉葡萄君,这是“为了活下去”。 事实上,版号的确成了影响游戏公司收入的关键。某大厂的市场人员半开玩笑地告诉葡萄君:“有版号,现在可是不得了。”他现在每接手一款产品都要先问一句“有版号吗?” 资本寒潮:融资停滞,飞奔港股,上市公司爆仓在造血开始力不从心的同时,游戏行业获得外部输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近两年来,最后几个坚持关注游戏行业的机构也渐渐没了声音。在CJ期间的一个饭局上,有投资人在寒暄之后问葡萄君现在游戏行业如何,葡萄君反问他们还看不看游戏,双方随即都笑了起来:“要不要见面就问这么尴尬的问题?” 少数几家获得投资的游戏创业公司也都足够特别。他们的创始人要么是做过头部产品或是知名大厂的高管,要么有圈外人士的帮助,要么投身了区块链这样的风口。 在证监会对游戏股IPO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前提下,许多游戏公司都把港股当成了搭上资本快车的手段。今年3K游戏、第七大道、多益网络、创梦天地、中手游和家乡互动等公司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已经有公司拿到了车票。 多家游戏公司都往港股飞奔,这显然不是现金流乐观的信号。有CEO对此评论称“上市成本 5000 万,融 3 个亿,杯水车薪”。但在这个干涸的时局,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 已经上市的游戏公司面临的问题更多。如今游戏股一路走低,多家公司和去年相比市值腰斩,有分析师称许多机构已经开始疯狂做空头部公司。据多方消息核实,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爆仓,质押的股权已被收走,甚至个别公司还有老板跑路的传闻。 被收购的游戏公司的境遇也各不相同。一些在行业高点签下对赌协议的公司难免力不从心,个别接受股票支付的公司可能更加不幸,一名CEO残忍地称之为“对赌完不成,股票跌成狗,自充都没钱”。 结语在手游黄金年代,游戏公司最大的苦恼是怎么上市,怎么保住市场份额,怎么维持增长。而现在,许多公司要面对“最最痛苦的事儿”——人活着,钱没了。 许多人把当下游戏行业的艰难归咎于版号,却忽视了在外部原因之外,游戏行业还存在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在缺钱的共同问题之下,寻找更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确立更精细的研发流程,控制团队规模与成本,维护核心竞争力,保证造血能力应该会成为大多数公司的共同出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