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房地产被视为互联网最难攻克的传统业务。在房产电商这个垂直市场,通过低佣金、巨额广告支出、进而疯狂烧钱补贴的模式,被证明只能短期吸引客户眼球,流量无法沉淀。而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根本填不平高昂成本的坑。对房地产这种客户单价高、但极度低频次的行业来说,很多房产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这样的购买决策,意味着做用户池没有意义。依靠烧钱补贴获取客户,不仅性价比极低,甚至就是无底洞。 从经纪人角度来看,高底薪高提成,确实能够快速抢占传统中介公司的经纪人资源,以此获得现成房源。但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以投机为目的加入的经纪人通常也难以管理,他们能够从A平台飞单给B平台,意味着也可以从B平台飞单给C平台。 事实证明,线下门店在收集房源和管理房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门店跟小区业主的接触更多,也更便捷,所以更便于房源管理,经纪人对房产的熟悉程度也更高,客户体验也更好。 而互联网中介标榜的“没有门店”或“去门店化”,看似摆脱了门店租金、人员管理等的费用桎梏,但实际上, 在一个未充分进化、房源不透明且非独家、标的物大而消费频次低的市场,没有门店相当于丢掉了一部分护城河。门店确实产生了极高的成本,但是门店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房源。尤其是对于非标品的二手房领域,抓住房源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抓住了一切。 单从成本角度计算,去门店化的做法也没有绝对优势。链家网董事长左晖曾在多个场合抨击去门店化的策略,“在北京,如果有门店的话运营成本摊到经纪人身上,每个人是1500 元;如果不要门店,每个经纪人摊到的运营成本则是 1000 元,只少了 500 元而已。” 然而,细思起来模式并不能够走通的互联网房产中介公司,以低成本+高效率这两点完全打中传统房产交易的痛点,获得了资本的关注。VC和创业者们幻想着依靠此模式,来激活数十万亿的房产市场。这个充满利益和金钱诱惑的未知世界,使地产和互联网从业者们,都趋之若鹜、欣喜若狂。 最初,资本的助力确实对跑马圈地大有裨益,但当占领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果后,成本和收益问题必然要考虑。但是这个时候,被资本推动的爱屋吉屋们已经难以回头,在资本的“鞭策”和要求下,必须坚持原来的模式才能获得更多资本的支持从而活下去。有的公司为了向资本交上冠冕堂皇的交易业绩,甚至默许了上文提到的“飞单”,从而搅浑了行业的水,堪称入侵行业的“野蛮人”。 最终,这群自认为“拥有飞机大炮”的“侵略者”,开始向线下转型,承认传统中介的价值,他们要么回归到和自己要干掉的对象一模一样 “刀耕火种”的状态,要么销声匿迹。但目前来看,这两条选择,无论哪一条,真正活着走出来或走下去的公司寥寥无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