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崔恒宇,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智能门锁行业已进入赛跑期。 今年 2 月,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以 1299 元的价格正式开售,截至 3 月 31 日,已有超过 17 万人在小米商城预约购买。这个数字是众多智能门锁品牌暂时难以企及的高度。 行业跑道上,增加了一位重量级选手,这无疑加剧了竞争,智能门锁这个细分赛道也变得更加拥挤。 据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数据,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智能门锁品牌超过 3500 个,生产企业超过 1500 家,该中心预测, 2020 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需求将突破 3200 万套。如以单价 1000 元估算,则意味着这是一个超过 320 亿级别的市场。 资本正在助力这场赛跑。 据锌财经不完全统计,从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 月的 4 个月里,智能门锁领域发生 4 次亿元级别的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 15 亿元。 据天眼查消息,这其中包括德施曼的超亿元B+轮融资,资方包含红星美凯龙及好太太;果加1. 5 亿元的C轮融资;云丁科技 6 亿元的D轮融资,资方包含百度以及雷军的顺为资本;优点科技 7 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阿里巴巴。 从玩家分布来看,以德施曼、凯迪仕为代表的专业锁企,美的、创维等家电巨头,海康威视、大华等安防巨头,云丁科技、优点科技等互联网创业企业,正在构成目前智能门锁赛道的主阵营。 2019、 2020 年,属于智能门锁的淘汰赛开启,头部企业该如何利用资源保持领先?创业公司又该拿什么去应战?如何布控自己的牌面成为每家企业直面的命题。 C端遇冷,B端爆发“我们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发现到处都是坑。”德施曼联合创始人董启广告诉锌财经。创办于 2009 年的德施曼是智能门锁行业早期的探索者。 董启广没想到这件事这么难。他原本认为,智能门锁是指纹和密码锁,是用成熟行业的成熟技术进行应用,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但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他感到了棘手——门锁和门的适配性。 中国的门有几万种规格,开门方向、内推外拉、门的厚度等等都在制约着门锁的发展。如果门锁无法做到对门的适用性和通用性,那么这门生意无从谈起。 做标准品很难,做家庭定制无法起量,董启广咬咬牙,选择了增加研发成本做标准品。 标准品,意味着除了通用之外,还要保证门锁被装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高度,面对不同的温度,依然保持稳定的品质。另外,门锁一旦出现问题,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德施曼,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服务体系进行响应。 因此,仅仅是研发指纹锁和密码锁,德施曼花了五年时间进行改进和完善。 而董启广也知道了小小门锁的复杂:“智能门锁涵盖了几十个学科,比如通讯、电子、机械、材料等等,要把机件、电子、互联网、物联网、加密等浓缩在一个电子工业产品里面。” 起步艰难。C端市场却并不买账。 2013 年,当德施曼带着定价三四千元的指纹锁去社区做推广的时候,只有少量的购买者。 董启广回忆,“更多人的反应是,这是好东西,多少钱?三四千元,我考虑一下,再回访就没有音讯了。这个价格导致整个C端起不来。” 大环境也尚未成熟。 2013 年,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流行,消费者对于智能门锁的需求并不大,另外,80、 90 后尚未成为绝对的消费主力,属于他们的购房换锁潮还未到来。 C端遇冷,但B端的需求猛烈爆发。 2014 年,随着长租公寓市场的爆发,智能门锁行业也迎来拐点之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4 年,长租公寓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8. 84 亿元增长至38. 96 亿元, 2015 年达到130. 37 亿元, 2016 年更是站上342. 65 亿元。 长租公寓的大热带来智能门锁市场的连锁反应。对于公寓来说,用传统门锁意味着反复的送钥匙、带看、收房租、换锁等等,基于对管理人员效率的提高,智能门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刚需。 与此同时,智能门锁企业扎堆登场。 2013 年,智能门锁企业凯迪仕、果加成立。 2014 年,云丁科技、优点科技、云柚科技、青柠智能、Ola智能门锁等企业扎进垂直赛道,德施曼开始进行互联网转型,开发互联网智能锁。 与此同时,巨头开始跨界布局,海康威视成立萤石网络,着力智能家居硬件;大华成立华橙网络(乐橙),布局家庭安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