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6 日,24kick宣布完成了近千万Pre-A融资,投资方为联想之星和发现创投,这是24kick近半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作为一家自带“潮”属性的格斗学院,它主要为用户提供自研的挑战课(体能课)和格斗类团课、私教课等相关课程。 不止是24kick, 2018 年以来,先后有 20 多家互联网健身平台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其中, Keep、乐刻、超级猩猩三家公司均走到了D轮融资。 互联网会给健身行业带来哪些改变?新兴健身品牌竞争的关键点什么?未来又会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 带着这些疑问,小饭桌走访了 Shape塑健身创始人曾翔 24kick创始人刘棣 熊猫攀达创始人单綕恒 HOLOfit联合创始人柳欣 联想之星艾康 Ventech China合伙人金晨等人 力图解析新兴健身房品牌的发展现状。 新兴品牌涌现,五大变化明显2014 年,借国家政策之东风,互联网健身服务兴起。以Keep为代表的互联网健身平台抢占先机野蛮生长,带动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健身逐渐成为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制造机。 “人鱼线”“A4 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新词或挑战不断涌现。拥有令人羡慕的身材,获得自我满足感,成为大众走进健身房最常见、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基于颜值既正义的力量驱使,一波健身达人也迅速蹿红,圈粉无数,明星效应凸显。彭于晏凭借美好肉体和阳光自律的形象,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创造了 7900 万次阅读。 健身内容创造者宣扬的“有氧+无氧”“三分靠练、七分靠吃”“ 24 小时健身房”等健身方式、健身饮食概念、健身场所让人们应接不暇。大众由休闲运动开始转向更专业化健身,私教课个性化定制的也逐受热捧。 日益壮大的健身群体中,以学历水平较高的青中年群体,收入稳定的白领阶层居多。健身大众对互联网健身的专业化、个性化、科技化有了更高的需求。 据艾瑞数据显示,43.2%的健身人群对运动科技化场景有较高期待,42.7%常使用智能设备,无论是线上线下课程,对于课程的专业性依然是最突出的用户期待。 同时运动健身人群正在产生分化,不同细分类型用户拥有不同的运动健身诉求和消费水平。基于科技技术的迅速更迭,智能设备的兴起,满足不同健身需求的个性化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与传统健身房相比,小饭桌认为新兴的互联网健身品牌主要呈现五个特征:门店小型化、业态多元化、消费零售化、设备科技化、场景家庭化。 1、门店小型化 传统健身房占地面积大多在数千平方米,它们大多有健身区、主题操厅、游泳区、洗澡区等多个功能区组成。 新兴健身房则不一样,门店的面积多在 500 平方米以下,不再提供大而全的器械设备,而是针对用户提供某一特定领域的健身服务。 如 2018 年刚成立的Shape塑健身的门店面积均在250- 500 平米,包含1- 3 个功能区域,以团课为主,私教为辅。 “门店的小型化主要作用在于节约开店成本,这样利用相同的资金,就可以开出更多的门店。”24kick创始人刘棣说道。 尽管面积在缩小,但是坪效依然是健身房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这也就是说它们必须把成本和效率做到极致。 “如果只是提供单一品类服务的小型门店,很难真正留住消费者,因为随着用户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会产生分化,提供多品类服务的健身房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HOLOfit联合创始人柳欣进一步表示。 2、业态多元化 与传统健身房相比,新兴健身房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大体上来看,可以分为Mini健身仓、小型健身房、单体操课工作室等几种形态。 其中觅跑为Mini健身仓代表,用户购买单次仓内器械的使用,按次消费,用完即走。熊猫攀达则是小型健身房的代表,面积在 300 平米左右,提供部分健身器材以及ESM私教课程。Shape的门店则主要出售团操课,用户可以按次上课。 业态为什么会变得多元化?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健身有不同层次的品质要求。也就是说需求的差异化决定了业态的多样化。 “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健身房,未来健身房都有可能沿着“健身+智能硬件+数据内容+社交”的路径进行演化。”有投资人说道。 3、消费零售化 传统健身房的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为迅速回笼资金,缓解经营压力,它们大多以预售年卡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这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一次性收取过高的费用会把一部分小白用户拒之门外;二是如果用户办了年卡之后,却很少去健身房锻炼,门店的复购率就提升不上去。 为解决这种困境,新兴的健身品牌打出了“按次付费”的口号,以Shape塑健身为例,用户只需要 49 元左右就可以体验到Shape的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