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冯启明,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今天,在JWK的杭州滨江总部,JWK玖维客创始人兼CEO楼剑俊宣布了玖维客战略和品牌的升级,并将旗下所有楼宇更名为“JWK”。 不论是曾用名,亦或是新名字,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凭借 150 万平方的在营面积,95%的出租率,JWK已经实现了全盈利。 在办公连锁品牌领域,JWK已经成了行业的隐形冠军。 从 5 年前误打误撞迈出进军办公领域,到现在摘得行业桂冠,对楼剑俊来说,颇具有几分意外性和戏剧性。 2015 年,楼剑俊拿出 3 亿现金,在距离阿里巴巴杭州滨江园区1. 8 公里之外的滨安路 650 号,买下三幢写字楼。 “躺着收钱”,楼剑俊当时想得并不复杂,招人托管运营,自己安心当个房东。 写字楼确实是“现金牛”。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租金回报,未来这些固定资产也还有升值的空间,当时距离杭州G20 已经很近了。按照三幢写字楼 10 万平方左右的体量,每年至少能有 3000 万的毛租金收入。 当然,这样的构想也只是理论上的。 虽然没有资金压力,但尝试招商、运营等一些的委外托管之后,项目的运营和盈利情况,并没有达到楼剑俊的预期。 买下写字楼的两年后, 34 岁的楼剑俊决定做自己的办公连锁品牌IX-Work,这也是JWK玖维客的前身。在号称“资本寒冬”的 2018 年,JWK也完成了IDG领投的Pre-A轮投资。 楼剑俊和JWK所做的“办公连锁品牌”,在办公领域或许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误闯办公连锁新赛道2017 年,他以手里的三幢写字楼作为实验品,创立办公连锁专业运营品牌JWK。 但是在业务和模式上,JWK能够对标的参照物几乎没有。 “大家会因为酒店的品牌,在挑选酒店时优先考虑,比如万豪、华住旗下的品牌等等。不管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出差,这些酒店的品牌都会是消费者选择。”楼剑俊说,长租公寓也有连锁品牌,但办公领域还没有出现。 虽然楼剑俊并不把办公连锁品牌和联合办公画上等号,但他认为,联合办公还是给行业带来了一些启发。 “大家开始有办公连锁品牌的意识了。”楼剑俊说。 2015 年楼剑俊买下杭州的三幢写字楼时,共享办公的理念开始在中国流行。 “如果 2015 年被称为共享办公的元年,那 2016 年可以算爆发之年, 2017 年就要叫裂变之年。”有媒体写道。 2017 年,据说在“鲸准”APP上搜索共享办公,能显示 166 个项目。高力国际当年的数据,仅北京就有超过 860 家共享办公中心。 到 2018 年头部联合办公品牌开始集体发力。 2018 年 1 月氪空间宣布完成 6 亿元 Pre-B轮融资,创下联合办公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2018 年 11 月,优客工场宣布完成 2 亿美元的D轮融资; 2018 年 10 月,ATLAS寰图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A2 轮融资; 2018 年 6 月,纳什空间完成近 5 亿元B+轮融资…… 但 2018 年的厮杀,并没有让行业看到未来。 VCSaaS的数据显示,从 2018 年至 2019 年 3 月,联合办公品牌减少约 40 家,发展缓慢、濒临破产倒闭状态的联合办公空间品牌占总数的28.1%。 而如果倒闭和裁员还只让从业者焦虑,那么,软银对WeWork的投资,从 160 亿美元下调至 20 亿美元,才真正让人开始担心联合办公的未来。 “联合办公现在的模式不能支撑起完整的生态。”楼剑俊分析,一方面,核心商圈的物业成本太高,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负担这样经营成本,同时,对于员工来说,核心商圈的生活成本也较城市副中心高出不少,比如房租、餐饮等;另一方面,联合办公更像是楼宇经济和生态的一个部分,而并非独立的业态。 JWK玖维客的目标物业都在一二线城市的泛中心,地铁交通便利的位置,同时,物业体量是联合办公的3- 5 倍。在3. 0 的产品中,JWK玖维客和物业签约的最小面积在 2 万平方,按照一层写字楼 3000 平米左右计算,大约是6- 8 层。杭州万塘汇氪空间的面积大概就在 3000 平,大概只有JWK的1/6。 正是因为有了体量的支撑,JWK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生态远远要比联合办公多。同时,也解决了联合办公无法解决的痛点。 缓解办公之“痛”IX-WORK园区,有这样一家“元老”级的奇葩企业。 2015 年底入园时这家公司的办公面积在 400 多平方米,但到了今年已经拓展到 1600 多平方米,一共租下了 16 层和 18 层的四间办公室。 可能因为发展顺利,老板觉得园区和办公室的风水好,所以公司一直“赖着不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