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妈有话说的微信公众号有 200 万粉丝,头条阅读数几乎每天都是10w+,多次出现次条阅读超过头条的情况。边长勇解释道,因为老年人关注账号少,打开几率高,容易在圈层内传播。所以,推文位置先后不一定能决定阅读量高低。 56 岁的陈秀英一共关注 35 个公众号,除了银行、餐厅等生活信息类账号,新关注账号通常来自朋友推荐,但她隔几天就会清理一次。 3 年前偶然看到北京卫视的报道,关注到北京大妈,之后的每一天,她都会点开账号,从头条读到末条,风雨不改,有好的内容,还会积极分享到群和朋友圈。 陈秀英的手机 《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提供的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微信好友平均为 104 个,是青年人的1/3。鉴于市面上的优质老年内容账号并不多,老年用户的选择范围较窄,关注账号的打开概率或许远超于年轻人。除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一旦认准了一个内容,就会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热衷于转发推荐。 在一个只有 100 人左右的朋友圈里,转发内容被看到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另一个数据显示,老年人好友数中的家人占比达到23.1%,是年轻人的2. 38 倍,以熟人为主的社交圈子,种草商品或公众号的成功几率也会有极大提升。 肖利军认为,这是老年人独特的圈子文化,他们在朋友圈有强烈的分享意愿,一个人说好,可以产生潮水般的种草效应。 2017 年策划的儿童节活动,文章引用了部分老年人的照片,这些照片又被做成附带二维码的早晚安表情包,老年人自发分享文章和照片,带来大量二次传播。 乐退族的儿童节策划 乐退族的旅游产品,更多情况下是靠老年人口口相传产生的传播。一个活动好,他们愿意推荐给身边所有人,所以,闺蜜、姐妹、朋友出游团是产品主要特色之一。 在一个新疆团上,乐退族包下一节专列,让关系好的朋友住在同一个车厢。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时间自由,依靠口碑推荐的熟人邀约出游自然更为普遍。 采访过程中,陈秀英向我展示她参加国庆排演的照片和小视频,长则 3 分钟,短则 20 秒,多数都转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他们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这种来自朋友,尤其是有线下关系朋友的分享和推荐,也有更强的说服力。 这也正是年轮学堂的线下服务希望获得的效果:像真正的大学一样,设置班级和课制, 10 节课为周期的学期里,学员可以成为同学和朋友,拓展成新的社交圈子。 这种线下体验带来的分享欲是纯线上班级所无法替代的,而每个小班级的个体能动员的线下力量,可能比线上裂变更强大。 除了在网上冲浪, 老年人更爱在线下做志愿者 潘丹青一直强调年轮学堂是基于兴趣的“新老年大学”的定位,除了学习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在社团、组织的舞台,“大学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可以做社团、参加学生会、创业、参加文艺表演”。 总而言之,大学有足够多样化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但老年大学却没有提供类似的空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价值实现是在人获得生理、尊重、爱、自尊后的上层需求,而退休之后,被需要感减弱,老年人迫切需要另外的舞台获得外界的肯定。展示性舞台是其中一种,另一种是志愿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