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 31 日夜里 11 点半,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指。他花费了近六个小时,写完了题为“至暗时刻的一封信”,很快在圈内刷屏。 窗外的上海被包裹在夜色里,闪烁着和往常一样的霓虹灯。但人群稀疏的黄浦江岸、大门紧闭的环球港、刷爆朋友圈的各种消息...都指向了“至暗时刻”的始作俑者——疫情。 17 年前,孙来春创立了林清轩,这是一家以线下直营店模式为主的化妆品品牌。春节,本应该是店铺的客流黄金周,但这场突发的疫情却打乱了孙来春所有的计划。 157 家门店歇业,开业的 170 余家门店生意寡淡, 6 天时间,整体业绩下滑90%。孙来春需要承担起 2000 多名员工的工资和 300 多家店铺租金,每天睁眼就是 100 万的支出,一个月就是 3000 万的亏损。 “公司挺不过两个月了。”他想了最坏的打算。个人破产也就罢了,员工的遣散费社保怎么办?用什么赔付店铺租金?这么多人失业会造成多大的社会影响?焦虑和恐惧将他紧紧包裹。 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当时的孙来春并不知道,一天后,林清轩将打响一场绝地反击的战役… 2 月 15 日,他又写下了一封给阿里的信,“战役”似乎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01 第二次跌入黑暗 这场突发的疫情,对孙来春来说并不陌生。 2000 年,孙来春和一位马拉西亚华人合作,代理一款国外的护肤品品牌。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3 年时间,他开了 60 多家分店。 因为业绩优秀,孙春来在 2002 年曾受邀去参加法国的品牌活动。他注意到,同行的国人一窝蜂似得疯抢国外的产品。“我问对方这是什么牌子的香水,这么好吗?对方回答不知道”,孙春来哑然失笑。 2003 年 3 月,非典爆发。合伙人从北京飞往吉隆坡后被隔离,店铺的货源也突然中断。没过多久,对方宣布了撤资。一边要负担沉重的店租,另一边受制于人、无货可卖。这两件事让林清轩明白了一件事情:要做自己的国产品牌。 同年,林清轩诞生了。 孙来春从上海一家 30 多平米的小店里,重新开启了他的事业。因为担心伤害品牌,林清轩不加盟,一直是直营店模式。孙来春用了 17 年时间,将品牌门店缓慢增长到 337 家。 2020 年 1 月 22 日,孙来春突然发烧。 1 月 23 日,武汉宣布封城。他的心里咯噔一紧,不久前他还参加了几个武汉朋友的聚会。好在经过几天观察,他退了烧也没有大碍。 他还没来得及体会劫后余生的轻松,来自公司的重压扑面袭来。疫情前林清轩75%的业绩都来自于线下,这场疫情让这个数字跌至仅剩5%。 每天只有几万营业额进账,这让孙来春心烦不已。“我开始给之前意向投资的投资人发微信,找同行聊天请他们帮忙点拨,甚至估算了自己的固定资产能不能兜底…”那段日子的孙来春昼夜不分,神魂颠倒。有时候会在下午五点突然惊醒,坐起来后,感觉胸口上压了块大石头。 他决定将公司情况如实告诉员工,也借机鼓舞一下自己。 1 月 31 日孙来春吃完晚饭,写了至暗时刻的一封信,并发送到了朋友圈里。 02 直播的降落伞 戴敏是林清轩湖南运营督导,刷到老板这条朋友圈后,她有些震惊。“我来来回回读了两三次。”这也是戴敏第一次知道公司已经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候。她是十年的老员工,对林清轩感情颇深。“那天感觉自己突然被敲击了一下,压上了责任。” 第二天醒来,孙来春打开手机,炸出了 1000 多条留言。有员工写了请愿书,说不要工资,要和公司共进退。也有店长哭着给孙春来发信息,鼓励安慰。孙春来决定整装团队,线下卖不了货,就线上卖。 林清轩自救的降落伞,落在了淘宝直播上。 2 月 4 日,戴敏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教大家如何护肤的小视频。孙来春看到后,留言建议她试一试直播,并让她加进了公司的直播培训群里。第一轮,公司拉了 470 多名导购,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做直播。 线上复工后,孙来春要求员工每天和在店铺里一样化淡妆。“清清爽爽的,才有工作的状态。”团队也每天两到三次,在钉钉上开视频会议,了解互相的工作进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