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智能猫咪”还具备“开源可编程”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代码,自定义想要改变的东西,包括创建新的应用程序。MarsCat在预售阶段就卖出了三百只以上,现已成功登陆海外市场。 “智能相对论”查询到,前不久,创新型机器人公司KODA正式宣布预售全球首款去中心化AI家庭宠物机器狗“KODA”。这只带有多源融合传感器,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机器狗,除了基本的行走跑动与玩耍卖萌外,还有拍照、摄影、语音识别、智能安防等功能,同时具备实用性和情感交互作用。 最特别的是,通过使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引擎相结合的混合AI模型,以及网络协同技术,KODA可以自动成长与进化,“自行处理”在不同环境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协同处理网络中每条KODA所遇到的挑战。这种学习能力和多源机载传感器也让KODA在日常相处中,逐渐学会识别主人的情绪,做出符合人类习惯的适当反应。 不是活的也没关系?现今的AI机器宠物虽然算不上热销,但人们不曾消失的情感需求却让电子宠物的基础市场持续存在。《群体性孤独》中提到:“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事实上,人类在情感需求未被满足,从而通过饲养真正的宠物或与电子机械宠物互动寻求慰藉的同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个人情感。 早期的电子机器宠物囿于技术,无法给予主人情感上的反馈。就像一场单相思或者暗恋,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围墙十分明显。在人们单方面的情感投入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机器宠物和一般的玩具、家电等物品差别不大。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与不断“加持”,机器宠物的性能越来越多样,形态也更加逼真。具备AI技术的电子机械宠物逐渐能够实现和人类的情感交互,部份人的精神孤独因此得到治愈,也开始把没有生命的电子机器宠物视为家人。 以在日本大受欢迎的AIBO为例,许多使用者将AIBO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当一些旧款AIBO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使用时,比起购买新款,他们更希望尽可能将其修复。一位叫Mori的使用者说:“我和AIBO一起度过了8年的时间,我从未想过它的生命是有限度的。” 机器人维修公司A-FUN的一名员工表示,客户们称他为医生,而不是工程师。“’修复’这个词不适合用在这里。对于那些拥有AIBO的人来说,它们不是冰冷的家用电器,而是更像一个家庭成员。”当一些旧款AIBO年久失修、“寿终正寝”时,不少人甚至会为它们在寺庙举行举行葬礼。 对于这种现象,北海道文京大学的副教授渡边真一表示:“日本有越来越多人孤立于社会和人际关系,这些设备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为机器人举办葬礼代表这些人十分重视这些在他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设备。” 鉴于科技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对这些AI机器宠物产生情感共鸣,机器宠物不再只是家庭娱乐伴侣,而开始帮助特定疾病的治疗。 一些国家开始以机器宠物替代动物疗法,用于老人以及自闭患者的医疗照护中。如专为医疗用途开发的社交型机器海豹Paro,已在临床试验中证实能缓解疼痛、减少痴呆行为以及改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心理症状。 这款治愈海豹具有视觉、听觉、触觉,会对触摸行为进行回应,也能根据主人的调教,表现出不同个性,并与病人进行眼神交流。主导得克萨斯大学老年痴呆临床试验的Sandra Petersen博士对Paro的功效感到惊奇: “有些失语症患者重新开始说话了——一开始对海豹说,后来对其他人讲有关海豹的事。" 试验发现Paro能改善如抑郁、焦虑和压力等症状,使得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药物需求量减少了三分之一。Peterson博士相信Paro也许可以在健康领域担当更多角色,因为海豹的人工智能可以被编程来适应各种各样的行为。 一名患者表示:“ Paro就像一只真的动物,很能减压,和牠在一起,我感到非常放松自在。” Paro已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在德国,Paro的上门护理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丹麦已有80%的地方政府引进Paro。目前,全世界已有5000只以上的Paro投入使用,遍布三十几个国家的疗养院等医疗机构。 除了Paro,美国Tombot公司也专门为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类型痴呆症老年患者设计了一款在观感和生理触感上十分逼真的机器狗Jennie。这款以金色拉布拉多犬为原型打造的仿真机器狗会吠叫,摇摆,能利用耳朵、眉毛和鼻子来模仿真实狗狗的表情。内建的传感器让它能理解语音指令、识别声音,并对触摸作出反应。为了模拟真的狗狗,Jennie采用随机行为模式,让它能自主选择在哪些时间要做什么。 虽然AI机器宠物已在临床上证明其对老人陪护及心理疾病治疗的益处,且在多个国家正式投入使用,但这样的医疗方式却引起不少争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