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的创始人庞升东很多时候被自然和不自然被拿来与史玉柱相提并论,这不仅仅是因为史玉柱本身也是庞升东的投资人,更重要的是,庞升东和史玉柱都通晓人性,都如出一辙的利用人性所特有的偷窥和贪婪等诸多欲望来壮大自己,前者抓住泡与被泡,成就网上交友第一社区,后者让人民币玩家大行其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属于不和谐但不违规挣着争议钱的人。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比起史玉柱的团队对史玉柱的不离不弃,庞升东的团队虽然也不乏忠心耿耿者,但流失率过高,振荡频率过快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发现,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作鸟兽散与10亿美金教训的形成虽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两者之间关联甚大。这其中的逻辑是,一旦创业团队之间相互形成不了认可,其本身业务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往往和创业团队内讧尾随而来的资本的压力和对手的紧逼。 回到51这个10亿美金教训的案例,庞升东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张剑福的不和一直伴随着51的发展,这让51的管理团队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境地,对应的组织结构也多次调整,而史玉柱的进入和庞升东本人的旁顾,更让51失去了超越腾讯的可能,当然,腾讯甚至连这种可能都扼杀了,在51内讧的同时,腾讯对Qzone发力,让庞升东不得不接受51陨落价值10亿美金的教训。 庞升东和张剑福终成路人 2010年3月份,51.com对外发表声明称,张剑福先生“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疗,手术后需要休养较长时间,所以无法继续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和51.com事业部总经理”,他的职务由51.com首席执行官庞升东兼任。 不过现在看来,健康似乎更像一个体面的借口。张剑福确实在之前做了个呼吸道方面的手术,但绝不是“外界所称的那样的严重”。而他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身体恢复后,他也不会再回51.com了。 庞升东和张剑福,这两个当年都曾经以51创始人身份自居,并曾经在媒体上风光一时,堪称绝配的互联网强人,他们的缘分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一个公司由多人联合创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对于庞升东,对于张剑福,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他们虽然都承认对方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但却评价不一,甚至大相径庭。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庞升东眼中的张剑福,与张剑福对自我的认知并不重合;反之亦然。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相互认知错位最终让51没能成为一家10亿美金的公司。 按照庞升东的表述,51这家公司创办于2005年5月,而在张剑福看来,他和这家公司却有7年的缘分,张剑福很显然不是把简单的数学题算错,张剑福的起点是他2003年创办的10770。 张剑福,1982年生于福建南平,初中学历。16岁就跟着亲戚做生意,曾卖过医疗器械,混迹于迪厅和酒吧等场所,后来又开办个人网站,貌似具备互联网“草根”的外部特质。真正重要的是:“边缘”的经历使张剑福更易洞悉占中国网民大多数的中低端用户的隐秘需求。 003年,张剑福创办了10770.com。10770的产品算不上创新,张剑福给他的定位是“个人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日记、相册、音乐盒、通讯录、记事本、收藏夹等一站式储存功能。但张很愿意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改。比如,一度他不断接到很多男性用户电话,问能不能加上留言板的功能,以方便和网站上的漂亮女孩交友?张剑福立即顺势引导,利用数据存储的便利吸引女孩进入,通过这些女孩的资料再吸引男用户。就这样,靠着缝缝补补的小聪明,2005年时,10770的用户已达到20万,张剑福每个月能通过VIP收费获得十万元。 也就是在2005年,四处寻找互联网机会的庞升东找到了张剑福,花100万把张剑福的10770买下后,并邀请张剑福合伙加入他即将创办的新公司51。张剑福在51里也有一些股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剑福也是51的老板。 但说到底,庞升东是51的大老板,51最开始发展启动所需的1000万(一说是1500万,应含后续投资)都是庞东升自己投的。正如张剑福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言:虽然庞总和他、王兴华等是联合创始人,但真正创始人是庞总,因为他的个人巨额投资(当时情况下,个人现金注入1500万不是小钱)和他的组队能力,51才得以迅速壮大。 庞升东最早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05年6月。他写了一篇博客文章《一个老站长说: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被几千家网站转载,流传极广,但其时庞“不做站长已经多年了”。在互联网上赚到百万收入后,精明的庞升东进入炒房一族的行列,据报道,他最多的时候有15套房产之多,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51最早的启动资金也来自庞升东的个人资产,庞升东曾经自述道:那时候卖房子卖到手软,我太太是我初中就认识的,多年来一直相信我的眼光,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她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按揭办理慢,我们只卖给现金买房的人,所以有时候只能便宜卖。 不过庞的太太还是找了点理由留了两套房子,但13套房子卖掉,也给了51启动所需的千万资金。 庞升东还是想做互联网,但此时的他已经不满足做一个个人站长那样小打小闹,于是,他决定开始聚人。那篇关于庞升东的个人自述文章是一个招聘广告,庞深知自己在运营公司方面毫无经验,连最基本的定计划、考核、项目管理都不知道怎么做,必须要找有经验的合作伙伴。他在文中加上手机、即时通讯、邮件各种联系方式,把邮件地址融合在文章里面,让人转载时不能随便删掉。这个看上去有点土却非常有效的方法为庞带来了1000多个反馈,并由此收获了他的另一个创业伙伴CTO王兴华。 王兴华,20世纪80年代曾在中科院工作,1993年“下海”开发人工智能拼音系统,赚得第一桶金,后来还参与创建了名噪一时的本土软件公司用友华表,具有技术开发和管理的丰富经验。 2005年以前,王兴华在北京参与创建和管理过数个IT公司,手下数百号人,但2005年6月正好工作有变动,他看到庞的文章,感到跟之前接触的环境很不一样,“很新鲜”,于是立刻给庞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就聊了几个小时,庞向王倾诉自已遇到的问题,那些问题对王来说并不严重,他给了庞不少指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