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介机构都趁此在与发行人的协议里写上了如果超发奖励多少多少,但其实圈内人都心知肚明:中介机构的水平还是那样,超发不是你有能耐,而是市场资金量实在太大了! 等到市场资金水位回落后看看2012的IPO市场,发行市盈率几何?超发几何?但很多企业主不是资本市场的场内选手啊,所以他们的意识、感觉总是落后半拍的。 他们还是停留在发行市盈率普遍在40陪的美好时光里,所以一开口就问PE要20倍的估值。 在这一点上,我和PE们是一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 市场上IPO的发行市盈率也就在20倍,你让PE怎么给你20倍的估值?什么什么?现在发行市盈率低,等三年后项目上市时就发行市盈率就上去了?哎,这都是什么一厢情愿的屁话呀!那三年后要是发行市盈率更低呢?PE不是赔死? 有的时候,给学理工科出身的老板解释市场即期定价机制简直和画一条零风险基准利率曲线一样困难!我劝实际控制人要现实一点,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是不可强求20倍估值滴,他却给我扣上一顶“胳膊肘往外拐”的帽子! 说到这,我插一段关于中国PE的看法。 我是太了解中国PE的生存方式和现状了,敢像第五篇里提到的那样“玩”他们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得不站出来替他们说句公道话:PE也难啊!列位看官,你们有福了,见证一个资本圈的历史性时刻吧。 有一条以前没人公开提,我今天首次公开提出来: PE机构(GP)的盈利游戏其实不光是和市场的博弈、和项目的博弈,更是和投资人(LP)的博弈! 每只PE基金就赚那么多钱,刚成立没名气的时候需要立招牌,所以赚了钱给LP多分一点;等立住了招牌,那咱GP就多留一点。 肯定有人跳出来强烈质疑我这一观点说“不是有利润分成的法律协议嘛!”呵呵,你真以为这么简单?只能说明水太深,你还没摸清。 所以PE机构在这种三重博弈下只能谨谨慎慎投项目、战战兢兢等上市,只能以当下的市场行情为说辞,死命往下压估值。 即便这样看看现在IPO市场哀鸿遍野的样子,看看存量项目、看看市场资金,我认为前两年仅靠IPO的“中国式”PE能笑到最后简直就是小概率事件! 这也是我婉拒了多家PE邀请担任合伙人的根本原因。 说了“天时”,接下来说“人和”。 什么叫“人和”?就是项目企业和PE机构间整体的相互感觉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和PE大佬间的相互感觉。这个很好理解,简单说就叫“缘分”。缘乃天定,份属人为! 有的企业不错,但投资团队就是对企业不懂、不感兴趣,这时你说破嘴也没用,不如转身去找下一家投资机构;有的企业不咋地,但投资团队就是看好这个行业,就是想投资后帮企业做好,也是常有的。 关键是看董秘怎么做好管理层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但你以为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就没事了?也不是!有次安排了我老板与沈南鹏先生餐叙。 我老板理工科出身又市场感觉超好,讲起技术、营销头头是道,听得老沈兴高采烈。 可当讨论到财务问题时,我老板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不由得沈先生嘴角一咧轻蔑的一笑。 事后我那具有少女般细腻心思的老板问我:“他咧嘴了,还轻蔑的一笑!为什么?” 为什么?!!!我心里想:我TM不抽你丫的都是好的!没了(moliao),我还背上一个“荐人不淑”的罪名。结果可想而知,没结果呗。 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 先说我第三任董秘期间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结果:用了8个月,在规划时间内成功的为公司引入了X亿的资金,虽然公司估值没有达到实际控人那异想天开的预期,但也高于同期市场水平和我的预期(可以透露一下,PE15倍,你们自己想吧),在上海某顶级酒店高调召开了庆祝大会。 但对此结果,我—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痛心疾首! 有的时候我真想问问苍天:虽说每个人都会遇到猪一样的队友,但为什么我的队友这么猪!?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PE初轮接洽(刷了一批)和两个多月的PE尽调(剩下3家)后,终于有一家规模中等,行事低调,但各方面很符合我们资金+业务支持+管理咨询需求的PE与我们达成了合作意向。 说实话,平心而论这家PE能经得住我那样的“玩”也真是不容易,他们细致入微、严谨科学的评估过程也确实让人佩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