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互联网版图上,很难找到一家和美团相似的公司。 在外界印象里,美团极度重运营,拥有一大堆不性感的业务,利润也不够丰厚。成立七年,它的业务横跨团购、外卖、酒店、旅游、民宿、电影、到店综合、生鲜。各条业务线悉数开战,劲敌大到阿里,中至携程,小到饿了么。如今,外卖仍在亏损,其他业务也尚难看到规模性盈利的终局。 2017年10月19日,美团点评宣布完成合并后的第二轮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亿美元,在中国未上市互联网公司中位列第四,仅次于蚂蚁金服的750亿美元、滴滴的500亿美元和当年小米的450亿美元。目前美团共完成六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84亿美元。 2016年,美团全年交易额为3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他们预计2017年交易额将达到542亿美元。 美团还在向横向扩张。2017年2月上线南京打车业务以来,滴滴已经尝到了挑衅的滋味。为狙击美团,滴滴专门成立了“三角洲事业部”加速组织融合。一位滴滴员工向《财经》记者透露,三角洲的原意是“打美”,因谐音联想到“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英文Delta可译作“三角洲”,于是有了这个奇特的事业部命名。此外,《财经》获悉,美团地图、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也在孵化中。 这家公司把手伸向了太多人的碗里,这让它多面迎敌;而它往往是一个业务尚未结束战斗,就迫不及待出兵开辟下一个战场。 但创始团队始终认为这些只是表象和外界对他们的误解。“我们不是一个竞争驱动的公司。”美团点评CEO王兴在2017年5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美团扩张业务的核心是——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 这样的发展轨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二代创业者。第一代创业者还身强力壮、组织机体旺盛的时候,我们出场了。”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告诉《财经》记者。 “高频的、刚需的,只要跟交易有关美团都应该做。”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对《财经》记者说,“你不做就有一个空档给了别人,别人就可以一点点蚕食你,你要把所有的空档全部填上。”美团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是外卖和新零售。今日资本目前重仓美团。 这样的扩张方式也遭受了颇多质疑。一位饿了么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团代表互联网上半场竞争的典型打法,流量、规模、横向扩展,但是到下半场打纵深,美团很可能被过大的摊子拖住,无法在纵深中获胜。 一名美团的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他认为美团仅凭外卖这块业务就足以让它冲上500亿美元估值。但美团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它不仅要和同样资金储备丰厚、战斗能力强的滴滴一战,而且将在新零售领域和阿里正面较量。 在多面迎敌的背景下,如何架构庞大且繁重的业务体系,推动所有板块齐头并进,并匹配与之相当的经营管理能力,对现阶段的美团来说最紧迫、也最具挑战。 业务组合拳 美团极有可能长期多业务、多支点并存,单个业务净利率低,所有拼起来才能赚钱,内部称其为“鸡肋策略”。“我们专门做鸡肋业务,把肥肉留给BAT。” 发展至今,美团仍是一家饥渴的公司。在公司内部,有一个类似雷达的扫描团队,每日监控中国商业社会发生的所有互联网交易项目,日过千单立马学习研究。这个机制让美团发现了外卖、发现了打车,也发现了民宿、新零售、充电宝等测试项目。 如果说2010年创立伊始,你还能清晰界定它是一家对标美国团购平台Groupon的中国团购公司,那么之后它的业务衍生脉络将变得难以琢磨。2012年,你可以说它是一家电影票公司、一家酒店旅游公司;2013年,你可以说它是一家外卖公司、一家餐饮公司;如今,你也可以说它是一家零售公司。 美团经历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扩张的过程,业务变化背后是战略更迭。 美团1.0是从团购出发向垂直业务延伸,这时的主导战略被称作“T型”战略——横向为团购,纵向是衍生的垂直业务。因发现团单+订电影座位、团单+订酒店卖得更好,遂将其从团购基础上分化出来,诞生了猫眼电影和美团旅行。 经历“千团大战”后,美团在2012年底凭借团购实现首次盈利。它开始思考孵化新产品的可能,2013年初王慧文带领一个十来人的小团队成立新产品部,半年间尝试了CRM、商家WIFI、ERP、智能收银POS机等商家端项目,但在2013年中发现外卖后,决意放弃以上探索大力度投入外卖,因后者在当时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