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真技术(telepresence):我们的生活有无处不在的屏幕,建筑,飞机后座上的屏幕,甚至可以弯曲旋转,未来将有更多的屏幕。一个人有三四个屏幕以上,这是一个多屏幕的时代。我们是屏幕人(people of the screen):不再被书和文本包围,而是被屏幕包围。 3D打印:制造业无法完成的形状都可完成。大型工业化产品都可打印。3D打印机甚至可以打印自己。硬件等于软件,物质化材料可以像软件一样运转。中国将成为3D打印的领军者。它是解决制造业难题的颠覆性技术。 人造智能(artificial smartness),我不用intelligence,因为我们更需要聪明而不是智能。它并不是一个有意识和感情的生物,而是非常聪明灵敏的机器,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比人类精明。这会形成网络效应,用AI的人越多,它越聪明,越聪明,用得便利程度更高。 电子货币:过去钱作为价值,现在,钱作为沟通工具:分享,合作,追踪, 传播,注解,标识。 网络安全:是机遇也是威胁,比如Facebook的真实姓名,iPhone的指纹认证,国家之间的网络之战,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等。 众筹:是一种市场调研的方式,还有股权众筹,公司可以由消费者众筹而来。 三、创业者怎样躲过巨头的獠牙? 1、颠覆性创新的三步走策略 由创新产生的颠覆,源于在位企业的想当然,自认为所做的就是“市场”想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往往用现有客户界定一类产品的市场,并以现有竞争对手作为产品改进的参照系;但是下述颠覆性创新模型说明,挑战者刚开始会用“档次低于”现有企业的创新产品来满足低端边缘消费者需求,从而在市场上站稳阵脚,同时改变了市场价值结构,然后逐渐改进,直到产品“刚好”,最终成为新的主流市场主力;因为在多数成熟市场,现有产品的性能都超过大部分客户真正所需,从而带来较高的成本结构,如若在市场上有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主流市场人群就没必要买价格更高的产品;互联网的核心是双向沟通,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找到每一个角落里最奇怪的个性人群,找到之后就可以为他设计出小众的,但是针对性极强的产品,产品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改进,进行快速迭代,进而无限的去符合目标人群;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走: 首先,用“边缘产品打边缘人群”。需要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找到散布在各个狭小角落里的个性人群。比如小米刚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吸引米粉成为最初的产品“米U”的使用者,也就是最初的边缘人群。 其次,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小米1代出来了,价格1999元,这是主流产品,虽然也不便宜,但是顶配,是发烧级,所以边缘人群立刻被点燃; 最后,“主流产品打主流人群”。小米公司现在红米的出现,全中国都被点燃,就是前两步骤积累的效果。 2、创新公司的“最小业务闭环”,必须是和原有巨头“不兼容” 这时,你发现没?经典的颠覆式创新,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牢牢“霸占”住一个边缘市场,必须保证不被巨头发现后摧毁;第二个阶段是双线进发,最终汇合到“为主流人群提供主流商品”,从而颠覆掉之前巨头的肥沃领地;这两件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件事: 创新公司的“最小业务闭环”,必须是和原有巨头“不兼容”的;换句话说,如果“兼容”,也就是巨头看得懂、并执行得起,那么你就比较尴尬了,巨头不来摧毁你,真的可能是因为你的地盘太贫瘠,不值得巨头来攻打,但一旦你开始进行双线迈进,挖巨头的墙角,立即会招来巨头的毁灭性打击;巨头能够反击,正是因为巨头的业务模式、运营架构,能覆盖你的业务模型;比如为什么e代驾必将被滴滴干掉?e代驾的“最小业务闭环”,即做为一个平台对接代驾司机和车主,与滴滴的“最小业务闭环”逻辑完全一致,APP的主程序逻辑都相似,更主要的是,运营方式, 也没有任何不兼容之处;这时,拼啥?主要就是拼频次和顾客生命周期,顾客的获取成本及分摊,e代驾成了滴滴业务中的一个子集,账却怎么算都不如滴滴划算,那还怎么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