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3W咖啡、Binggo咖啡、 36 氪等 30 多家孵化机构疯狂入驻;形形色色的创业者游走于此,混圈子、见名人、谈项目、做路演,个个梦想变身独角兽、颠覆BAT,也造就了这里特有的“ 21 岁创业现象”。 中关村的创业前辈们更生猛。 不论是勤恳创富的,还是敲钟套现的,大都在游艇香槟的快意人生中感觉不兴奋、不刺激。于是冲进咖啡馆、化身投资人,哭着喊着投入了新经济大潮。他们的个人冒险、知识阅历、精神魅力,和磅礴的资本一道,注入了创新企业的精魂里。 前些年,O2O、P2P、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还是风口;转眼间,VR、AI、区块链、无人驾驶又成了热门。资本寒冬来了又去、创业咖啡热了又凉,这条大街的深度,已远远超越了 200 米的表象,不仅成了中国创业创新的风向标与温度计,更将中关村的创业精神延展到了全世界。 7 40 年,弹指一挥间。 今天,从北京地铁 4 号线“中关村站”出来,步行至创业大街,你便能仰望一部中关村的变迁史。 海淀大街路口,矗立着中关村第一代企业的标杆四通大厦;往北途经海龙大厦、鼎好商城,电子卖场已是人潮散尽;向西的创新大厦、理想国际大厦里,爱奇艺、新浪等互联网英豪风采依然;拐进昊海楼、走进创业大街,车库咖啡里涌动着中关村的无限未来。 不远处的知春路,更是中国互联网的时代缩影。新浪、卓越、美团、今日头条,皆出于此;雷军入金山、投凡客、创小米,辉煌沉浮数十年,都没离开这块巴掌大的地方。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经超越地理范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大品牌。 如今,“一区十六园”的中关村,汇聚了 1 万天使投资、 2 万创新企业、 3 万海归人才,贡献出北京四分之一的GDP,企业总收入突破 5 万亿;其中,坐拥 321 家上市公司、 70 只“独角兽”,占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半壁江山。 2017 年,中关村的专利申请量7. 4 万件、授权量4. 3 万件,被美国《福布斯》誉为媲美硅谷的“全球最大科技中心”。 而作为创新风向标的“中关村指数”则显示,中关村每平方公里的投资额,已然超越硅谷。 大批新兴科技企业群星闪耀:寒武纪、华捷艾米的AI、AR芯片,商汤、旷视、地平线的智能识别,百度、驭势科技的自动驾驶,百济神州的抗癌新药,中航激光的大型钛合金3D打印,京东方的柔性显示……正日新月异地改变中国科技产业的面貌。 陈春先或许意想不到,当年他燃起的创业星火,如今早已冲天燎原。 历经改革开放 40 年,有人无限感慨地表示:农村改革是小岗村首开先河,科技领域则是中关村首当其冲。这座科技之城,必将成为永久的风口之地。 李克强总理对中关村的评价更加振聋发聩:“中关村充满朝气与活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展示着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无限创造力。” 而亲历中关村 40 年、曾与陈春先共创“服务部”的纪世瀛则表示:“中关村的历史,是成功者和失败者共同创造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失败的人。” 参考文献: 《当代北京中关村史话》,柯小卫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中关村笔记》,宁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