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 轻松上网从此开始!

上网第一站

当前位置: > SEO >

浅谈产品生态的力量:淘系 vs 京东、微信 vs QQ(5)

时间:2017-11-15 12:00来源:我来投稿获取授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www.swdyz.com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投稿如果是首发请注明‘第一站首发’。如果你对本站有什么好的要求或建议。那么都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版权认领
在互联网及科技圈中,不得不提到以苹果iOS操作系统为基础,App Store作为分发平台的系统-应用模式,这一模式奠定了苹果移动智能终端的生态,通过系统

  在互联网及科技圈中,不得不提到以苹果iOS操作系统为基础,App Store作为分发平台的“系统-应用”模式,这一模式奠定了苹果移动智能终端的生态,通过系统层级的开放能力,促进和孵化了的第三方开发者,并为用户提供了海量风格各异、用途不一的app,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应用浪潮。除此之外,聚焦到互联网应用层面,大到有专注整合支付、营销和大数据能力为商家提供开发、营销、导流支持的蚂蚁金服开放平台,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QQ互联、APP分发与创业配套服务的腾讯开放平台,小至当下火热的内容领域中的大鱼号、企鹅号,智能硬件领域的小米系生态,游戏领域的steam、wegame等,这些产品生态相对更加聚焦垂直。

  这些领域各异,体量大小不一的产品生态,有些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生态的质变,有些则是诞生伊始就带着强烈的动机要打造出产品的生态。尤其近几年微信生态的成果以及各种圈内大佬、媒体和分析家的演说和布道,至少从理论层面奠定了产品生态化是突破业务发展天花板的一种重要方式。

  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项目都号称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企业跳出简单的服务提供者角色,转而尝试挖掘和连接更多优秀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整合者的角色将第三方的内容和服务引入到平台内,最终供给到用户端;另一方面通过平台的开放能力和用户资源帮助第三方服务商生存发展和优化服务能力。

  但如前文说道,产品生态是一款产品演化到终极的形态,并不是任何一种产品都足够幸运可以演化出相应的生态,无论是漫长发展还是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目标。当前行业整体环境的发展趋势、行业切入点和产品的业务模式决定了从根本上有没有可能演化出生态以及能演化什么形态的生态;而生态的三要素则是在产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团队(项目组)能否清楚把握时机并予以实现的keypoint。

  三、再造一个社交生态:我们APP

  社交产品一直都是互联网创业圈的热门领域,即使“互联网+”和新兴技术逐渐火热的近两年,也仍然不乏新的社交创业项目面世。这里原因有很多,例如:“中国网民普遍孤单寂寞,社交需求非常旺盛”、“社交产品的创业模式相对较轻,比较符合纯互联网团队的口味”等等。但是纵观这些新兴的社交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挖掘构建线上社交关系链的新模式,无论是探探这种“纯看脸”匹配,还是以直播切入社交、以视频语音聊天切入社交、桌游休闲游戏切入社交等,都是围绕如何通过更高效、有趣的方式连接陌生人,创造社交机会。

  这种思路理论上没什么毛病,社交平台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一定的撮合手段帮助用户更便捷地交友。无论是最早的聊*室、论坛还是QQ、陌陌皆如此,但是基于这种互联网社交平台所构建的关系链只是相对低级的“网友关系”。因为社交平台通常只负责撮合陌生人的C2C关系,并不负责后续的关系培养和沉淀。事实上,社交平台也的确很难插手后面的流程,关系沉淀无非就是线下面基,面基是一个非常local的体验流程,社交平台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力和资源去cover。

  这也造成一个“网络社交陷阱”:

  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通过各种“有趣、刺激”的方式形成了很多虚拟关系,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绝大多数虚拟关系都是非常浅层和低质量的关系;而且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甚至经历从XX社交产品认识然后加微信QQ再聊个一头半载)才可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好友”。

  因为本身定位就是偏娱乐化的虚拟社交关系,用户自然也不会太去在意维护,更不用说发展到“奔现”。

  此外,普通用户也难有精力组织一个有趣的“面基活动”来促成关系的沉淀,懒惰是人的天性。

  这个陷阱总结来说就是大部分互联网社交平台虽然可以轻易帮助用户搭建关系却鲜有帮助其沉淀关系。

  

浅谈产品生态的力量:淘系 vs 京东、微信 vs QQ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第一站编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2-05-22 19:05 最后登录:2014-08-08 03: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分享按鈕